你有喜歡自己的勇氣嗎?-----《喜歡自己的勇氣》書籍心得
書名:喜歡自己的勇氣:圖解阿德勒心理學教你掌握幸福關鍵
作者:上地優步
譯者:林琬清
出版社:尖端
本書是以漫畫+重點解說的方式來介紹阿德勒心理學,是一本想要淺淺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。
書籍共分為四個章節,分別介紹阿德勒心理學與生活型態、自卑感與延伸的自卑情結/優越情節、人際關係的煩惱與課題分離、共同體感覺與自我價值。
相較於市面上的非常夯的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來說,喜歡看圖像、漫畫的讀者,可以從這本了解阿德勒心理學,讀來輕鬆寫意。
把「個性」換成「生活型態」,包含人生觀以及世界觀,而這個生活型態則是自己選擇的。「目的論」,是在說我們想變成什麼樣子、想做什麼這個目的,會決定我們的行為與人生,而不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導致我現在這樣子,讓自己處於一個動彈不得、無法改變的困境。
自卑感源自於現實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之間的差距,這種感覺是進步的動力來源;而拿自卑感來作為自己不改變的藉口則稱為自卑情結、與他人比較以展現自己的能力,則是優越情節,為了逃出這兩種困境,要比較的對象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。就像之前在臉書分享過的,每個人都以自己的速度,在自己的時區走著。
課題分離,是要想這件是最終結果會落在誰身上、誰必須負起最終責任,這就是那個人的課題。在讀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之前,我曾在捷運站軌道旁,想著自己有多麼在意別人喜不喜歡我、討不討厭我,在腦中無數個小劇場、仔細推敲他們的一舉一動背後的心理是什麼,使我在人際交流上一直覺得很累,爾後了解到課題分離,也就漸漸不太擔心這件事情,因為這不是我能控制的、也不是我的課題。
共同體,簡而言之就是與他人連結的感覺,不管是小至家庭、社區、大至國家、全世界,為了幸福,從接納普通的自己、貢獻他人、覺得自己有價值、到最後信賴他人,形成一個循環。